各相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及《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积极响应《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等文件的要求,推动门头沟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现将该计划印发给各相关单位,请认真学习,遵照执行。执行中如遇相关问题,请及时向我专班反馈。
附件:北京市门头沟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门头沟区创建北京市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专班
2024年9月9日
附件
门头沟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等规定要求,推动门头沟区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自觉融入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大局,以高水平建设首都西大门为目标,抓牢灾后恢复重建和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两条主线,高标准落实“生态立区、文化兴区、科技强区”战略,结合“干部能力提升、人才队伍培育、营商环境优化、地区形象塑造、基层治理固本”五大基础工程,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有效统筹资源,丰富服务供给,提高服务效能,激发创新活力,努力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着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高位统筹、前瞻谋划。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作为全区文化建设的重要议题,在全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统筹推进落实。加强前瞻谋划,结合区域实际和公共文化发展方向,强化分析研判和顶层设计,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
(二)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党对公共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政府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文化安全。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文化能人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形成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合力。
(三)坚持人民主体、首善标准。立足人民群众文化发展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参与、共享和创造,推动和促进门头沟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围绕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聚焦“生态立区、文化兴区、科技强区”战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四)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门头沟区实际,充分挖掘丰富的红色文化和独具特色的“十大传统文化”以及“一河两寺三山”等特色文旅资源,紧扣“六大精品文化工程”,持续擦亮“诗情画意文润京西”文化品牌,守住京西文化根脉,推进城乡、各类人群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享有和均衡协调发展,构筑具有门头沟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五)坚持改革创新、融合发展。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推动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矛盾。转变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理念,培育公共文化优势和力量,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业态和内涵,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科技、养老、教育等领域资源共享、深度融合,助力地区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6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基本建成均衡发展、供给丰富、服务高效、保障有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上,实现设施覆盖身边化、服务内容品质化、人才队伍专业化、服务方式智能化、供给模式多元化,形成以“融入山水间”为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公共文化设施嵌入山水间、公共文化服务行走山水间、公共文化人才根植山水间、数字文化服务联通山水间、社会化发展活跃山水间,基本形成支撑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格局。
——公共文化设施覆盖身边化。以区级公共文化设施为引领,结合灾后恢复重建,推动一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提质升级,拓展一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巩固完善1+13+N+M(“1”为区级文化服务阵地;“13”为13个镇街文化服务阵地;“N”为若干个村居文化服务阵地;“M”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织密一刻钟服务圈,持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2026年底前区级文化馆和图书馆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达到50家。
——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品质化。实施“六大精品文化工程”,持续打响“诗情画意文润京西”文化品牌,拓展“京西文化大篷车”“京西文化大集”“京西山水艺术+”三大公共文化品牌建设,以满足市民高品质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推动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供给品质化、多元化。
——公共文化人才队伍专业化。培育百名民间文化能人,打造千支群众文艺团队,3-5支特色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实施京西民间艺术家培育计划和民间文化能人引领计划,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门类广泛、业务精湛的公共文化人才队伍,不断释放基层公共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赋能“诗画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智能化。实施公共文化内容数字化工程,依托门头沟区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独具特色的“十大传统文化”,构建门头沟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内容库。建成一站式文旅公共服务管理平台,打造贯通一体的数字资源,推出一批公共文化数字体验空间和数字化应用场景,通过文化科技融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便捷可及、全民共享。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多元化。探索形成具有门头沟特色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模式,通过政策创新和引入竞争机制,拓宽社会力量参与渠道,创造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多样化路径,培育发展文化类社会组织和文化志愿服务,不断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
四、重点任务
(一)打造高品质公共文化空间,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嵌入山水间”
1.打造文化新地标,彰显最京西文化特色。发挥文化地标引领作用,高位推动区体育文化中心、永定楼文化中心建设。区体育文化中心以打造新时代城市文化地标为目标,将门头沟区特色文化元素和现代美学创意理念融入空间设计,为市民提供优质、独特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创新培育新业态,探索形成多业态深度融合的的综合性文化设施。永定楼文化中心以京西文化会客厅为发展定位,紧紧围绕“最京西”文化主题和特色,打造集文化交流互鉴、非遗展览展示、滨水特色活动等为一体的文旅商体融合发展特色文化空间。
2.聚焦灾后恢复重建,推动设施升级服务增效。按照“稳妥有序、分步实施”的原则,统筹推进区-镇街-村居三级公共文化设施恢复重建和水毁设备更新。鼓励有条件的镇街、村居改造升级老旧公共文化设施,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公共文化空间,不断完善功能布局,持续开展全民阅读、全民普法、全民健身、全民科普和艺术普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活动。支持有条件的镇街公共文化设施,利用优质空间打造儿童主题图书区、数字文化体验区。
3.拓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打造一刻钟品质生活文化圈。整合公园绿地、广场、商场等公共场所,探索建设“文化艺站”,建立健全文化艺站管理制度。紧抓“六大旅游片区”统筹发展契机,引导各类文旅经营场所,差异化引入文艺演出,拓展演艺新空间。联动社会各界,探索以“民建公助”“公建民营”等模式,在社区、商场、楼宇、产业园区等共建24小时城市书房。积极推进京西博物馆群落建设,统筹利用文博资源,坚持“一馆一品”思路,孵化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小微型专题博物馆、类博物馆。
(二)打造京西公共文化品牌,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行走山水间”
4.打响“京西文化大篷车”流动配送品牌,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建立门头沟区公共文化服务配送资源库,充分整合辖区优质公共文化资源,调动市场和社会力量,挖掘当地文艺团队、民间文化能人等资源力量,引进区外优质文化资源,不断完善服务门类、创新服务形式、提升服务质效。畅通供需对接机制,健全文化需求征集与意见反馈机制,优化配送内容、突出地区特色、完善点单功能,实现精准配送、文化惠民,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
5.打造“京西山水艺术+”文化品牌,推动京西文化艺术走向普及。围绕“一镇一品,一村一特色”目标,联动专业机构和社会力量,扶持培育以京西文化艺术为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争创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以“歌唱门头沟”“舞动门头沟”“书香门头沟”“艺韵门头沟”“戏聚门头沟”“影像门头沟”六大系列群众文化比赛展演活动为抓手,推出一批优秀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营造“文在城中、以文化城、文城一体”的城市意象,扩大京西文化艺术在全国的影响力。探索“大地艺术”赋能,在永定河两岸的河滩地、田野以及沿岸村庄、景区和民宿等,构建集中艺术作品,创造大众涂鸦、创意空间等互动场景,打造文旅新消费、新空间、新场景,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6.打响“京西文化大集”文化品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每年定期举办集文艺展演、非遗体验、文创展销、文化交流、供需对接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盛会。充分挖掘门头沟区特色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创新做法、典型经验,集中展示门头沟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让老百姓享受更多优秀公共文化服务。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吸引优质文化企业参加,进一步拓宽、深化合作,促进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供需精准对接。探索以直播、短视频等融媒体传播方式,持续加大“京西文化大集”特色文化品牌推介力度,建立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体系。
(三)实施人才队伍培育工程,实现公共文化人才“根植山水间”
7.实施民间文化能人引领计划。制定民间文化能人评选认定方案,通过“推荐+评选”的方式,遴选出一批技艺优良、爱好文化、能力突出的文化能人。建立门头沟区民间文化能人库,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强化政策、资金等综合性支持。充分整合辖区公共文化资源,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制定专项培训计划,提升民间文化能人综合素质。探索建立“结对子、种文化”帮扶制度,鼓励引导民间文化能人到镇街综合文化中心、村居综合文化室开展交流帮扶,提升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综合素质。
8.实施文化惠民团队培育计划。制定文化惠民团队培育方案,经过自主申报、评价筛选,将演出优质、群众认可、具有潜力的艺术表演团队纳入中长期培养计划,培育一批具有原创能力的艺术表演团队,引导有条件的艺术表演团队申请注册北京市基层公益性演出活动团队资源库,鼓励优质团队参与“周末场”“百姓周末大舞台”“星火工程”等基层公益性演出活动。
9.实施文化志愿“蒲公英”计划。建立健全公共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制定相关规程和标准,完善公共文化志愿服务的组织、保障、培训、激励等机制。壮大社会志愿服务力量,构建“各级党员干部示范带动、机关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机构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群众自发建立”的志愿服务者队伍。鼓励和支持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发挥自身优势,提供文艺演出、辅导培训、展览展示、阅读推广、科普和旅游咨询等志愿服务,参与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和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工作。
(四)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发展,实现数字文化服务“联通山水间”
10.打造一站式文旅公共服务管理平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全民共享。加快升级门头沟文旅云平台,打造集活动点单、活动预约、场馆预订、空间展示、资源共享、信息查询、社团招募、景区查询、智能搜索等功能为一体的文旅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完善门头沟文旅云功能,强化大数据分析决策支撑功能,构建基于用户情景的公共文化精准服务推荐系统。注重与各级平台的对接,加快与国家公共文化云、北京群众文化云、北京旅游网等平台的对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11.打造贯通一体的数字资源库,满足群众多元文化需求。打通各类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依托门头沟文旅云平台,打通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镇街综合文化中心、村居文化室及社会公益性文化艺术机构等不同领域、不同层级、不同载体的已建和在建数字资源。加强特色资源库建设,持续推进“京西红色文化、京西旅游手绘图卷、青少年科普、西山永定河文化、绿色康养”5大特色图书数据资源库、“山村戏曲、民俗文化、原创作品”3大特色文化数字资源库、“门头沟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数字文脉”2大特色文物数字资源库建设,满足市民多元文化需求。
12.打造公共文化数字体验新场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业态。支持有条件的综合文化中心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共数字文化体验新空间。探索建设智慧图书馆,开发图书馆管理系统,配备机器人、投屏阅读、阅读大屏、自助借还、自助朗读亭等设施设备,创新提供室内定位导航等智慧服务。创新文物数字化保护路径,探索运用3R技术(VR、AR、MR)推进文物数字博物馆建设,加快推动“数字文脉”项目深入实施。支持24小时城市书房、主题分馆及有条件的村居综合文化室配置数字文化体验新设备,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
(五)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模式,实现社会化发展“活跃山水间”
13.探索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新模式,助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军庄镇综合文化中心社会化运营工作,实现全区13个镇街综合文化中心社会化运营全覆盖。结合各村居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开展整体连锁运营、资源配送和政社合作运营等社会化运营模式,形成具有门头沟特色的村居级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模式。制定并实施《门头沟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管理办法》《门头沟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经费参考标准》等制度,规范管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工作。
14.引导多元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激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活力。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力度,充分利用各界社会力量,完成品牌创立与发展、文化活动开展、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后勤保障等项目。加强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绩效自评工作,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拓宽社会参与渠道,支持社会机构通过赞助活动、冠名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探索长效发展机制,鼓励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探索开发舞蹈、器乐、表演、书画、茶道等有特色、高品质、普惠性的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积极引导社会机构积极开展普惠性艺术培训教学和远程辅导。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门头沟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工作专班,统一指挥、统筹调度三年行动计划工作开展情况。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综合绩效考核评估体系,确保各项任务落细落实。
(二)加强协同联动
构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市场支撑、专业机构配合、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协调机制,明确牵头部门、责任部门等主体工作职责,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三)加强政策引导
围绕重点任务,研究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实施方案及配套措施,落实各级政府和单位主体责任,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全面保障各项任务有序推进。
(四)加强经费保障
合理评估、精准匹配各级政府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经费预算,全力争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保障资金,保障项目落地实施。用好财政资金,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引导、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探索以政府投入为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投资新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机制。
(五)加强宣传推广
及时总结经验做法,推选一批典型案例,充分利用抖音、微信、微博等线上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积极参加全国公共文化创新发展交流,强化区域联动和交流互鉴,不断提高门头沟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关于印发《北京市门头沟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关于印发《北京市门头沟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doc